由李兰迪、敖瑞鹏主演的古装悬疑探案《朝雪录》接近大结局,该剧改编自步月浅妆的小说《权宠之仵作医妃》,讲述了大理寺卿之女沈莞在父亲被朝廷冤杀后,借“秦莞”身份回归,意图查明真相,遇世子燕迟,两人情投意合,秦莞凭借出色的医术和仵作勘验术,携手世子燕迟调查悬案,寻找真凶,最终为父沉冤昭雪的故事。
这个剧情梗概虽说是百拍不爽的俗套路了,但是若剧情设计的好拍出来也可以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但是看了剧之后会发现,你真没失望,这部剧委实差了挺多意思。
剧集题材定义是古装探案剧,但是播出的内容却是探案加宅斗加权谋加古偶再加爽剧的路子。
整体剧情平淡乏味,不可谓不奇怪,完全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故事又要硬互相扯上点关系,生硬僵化,剧集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讲故事,塑造人物,但这部剧恰好缺失这些。
任何文学作品开篇总是要抓人眼球,才能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而《朝雪录》第一集,你就算不看也毫不影响你理解后面的剧情。
编剧想塑造女主全家被灭门的惨案,以此来奠定其决心复仇的意图,本应该是一条贯彻始终的主线,但是看剧你只会觉着该线可有可无,根本不能感染到观众。
配角更是完全服务剧情化,女主沈莞需要借朋友秦莞的身份复仇,却丝毫不交代铺垫这份感情,就纯搭场子走个过场,就只为让身份合理化,原本的秦莞就只是个活在嘴里的名字。
女主借用他人身份复仇的剧不胜枚举,不说远的,就不久前的《墨雨云间》薛芳菲借用姜梨出场,剧中至少用了两集来铺垫这段剧情,让前因后果合理,让观众足够代入。
编剧笔下薛芳菲和姜梨两个女子的命运重叠交织在一起,加之姜梨的惨死,更是给薛芳菲提供了双重的复仇动力,也让姜梨这个出场很短的角色足够立体突出,很有记忆点。
虽说两部都是爽剧模式,但是于正就是有本事把堆砌如山的烂俗套路拍出不同的感觉来,内容花归花,吐槽归吐槽,剧情把控实力还是有的。
看得出来《朝雪录》有点想走于正的路子,一部剧里面堆满了各种爽剧元素。前半集探案,后半集古偶,前半集严肃,后半集降智,不分场地的甜蜜,不顾身份地秀恩爱,不假思索地断案。好像不同的剧情是不同的人写的,硬凑在一起,让人看着好不割裂。
还忘了说,男女主可谓是神乎其技,一个勘验之术简直堪比现代鉴定,一个推理断案比狄公还牛,强强联合几乎每个案子都是迎刃而解,毫无悬念和反转。
女主更是金手指一路开着走,从平民到公爵义女到郡主,好似不往上走就不能发展剧情似的,主角光环可是比宋一梦戴的那个还大。
这部剧的案子采用单元剧形式,也是探案剧惯用的一个手法,但是剧中时间显然有些分配不均,该快刀斩乱麻的剧情反而拖拖拉拉,该铺陈细述的又草草了事。
“无头新娘案”,看完案发后角色的不同反应,估计大家都能猜到凶手是谁,直接就是明牌锁凶剧情验证了。
“百草园噬心案”,大师兄一出场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尤其是看过很多优秀探案剧的朋友,我想看到大师兄深山上的大园子和妻子的情况,悬疑雷达已经响了。
至于大家都夸的服道化和妆造,以及女主的演技,算是为数不多的优点了。
还有一点,现在的剧是好像都喜欢打上大女主、尊重女性的标签来讨好受众群体,《朝雪录》也不例外。
但是真正看了剧又会发现,这所谓的“大女主”、“尊重女性”的说法,很割裂很虚伪。
剧中男主第一次强调称女主为“九先生”时,我终于明白不适感由来,先不论“先生”这词现代的中性意义,就剧里而言真没有任何尊重之意。
可笑的是,连大女主自己都觉着女子的身份是束缚,若可以愿作男子,这不妥妥的明褒暗贬嘛,实际是从根源上觉着女子不如男,何来的尊重之说?
穆桂英尚且对镜贴花黄小女子做派,却也毫不影响她的独立强大吧,从不标榜自己是大女主,却是多少人口中的大女主楷模。
很多网友说男主尊重女子,可这所谓的尊重,就只是尊重女主一人罢了,言论间都是对其他女子的不屑与看不上,觉得除了女主没有人配得上他。
明面上说尊重女子,实则句句看不起女子,自己可以独立追求想要的,旁人就该成亲依附于男子,简直不要太双标。
剧里面多次出现的“闺阁女子”、“后宅女子”这类的词,听着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编剧是怎么可以做到高高在上写出这些台词来批评困于后宅的古代女子呢?
是她们不愿意走出来不想走出来嘛?
是不能,也不会。
古代能像穆桂英一样觉醒又成功的巾帼英雄没有几人。
在那些吃人的封建礼教压迫下,女子被规训教化之严,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这不是她们的错,是时代的产物。
别忘了,女性接受新思想教育,被解放、被教化,接受平等对待,真正自强自立不过百年而已。
不管怎么说,看看大结局再评论吧。
作者:长安某,入骨影评团队出品
优配网-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我要配资网股票平台-股票配资十大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